The Copyright of this Feature Photo is from Iris'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ris1221 The model in the cover photo of this article is the founder of Oui Organic, Tseng, Li-Ting, a.k.a. Iri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er business is the focus and the example of this article. 此文的封面照片之版權來自艾莉絲 X Iris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iris1221
This article is a comparison of a common concept between a business case and an educational core value: accumulations in the long term. Since tests, especiall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ave been a key determinant considering which school to study, some students choose to boost their scores in the final stage of test preparation, which often, if not always, does not do much difference.
The business model is Oui organic, a company established in 2016 and selling organic body care products. The founder is Tseng, Li-Ting(the model in the cover picture), now 41, well known as "Iris" in Taiwan. Reports say she paid off about $334,000 within an year of her starting business. However, she actually offered information that since her young age, or at least before 22 when she was selected as a Channel V host, she has been accumulating experiences from online businesses, auction, imports and exports, inventory to body-care company of her ex-mother-in-law. Therefore, however quick her business's success came as it may seem, this boom actually takes her, at least, 15 years of cultivation.
撰文動機:
時不時就會聽到短期衝刺成功的案例,但卻沒有仔細分析該成功者在短期衝刺前就有的實力和程度,以致讓很多人誤會、而設下過短的準備時間和不適合的考前準備計畫; 以分析我自身"看似"短期衝刺成功為例: 雖然我僅用不到五個月(過程中還經歷搬家,且這段日子也教一對一英文約2.5個月,不是從頭到尾的全職考生),便從大學商學院跨領域考上2011年率取率僅約百分之八的台師大華研所(台灣教外國人華語第一名的研究所,我正取第五/約前2%到3%),看似輕鬆簡單或厲害,但事實真相是: 我可以用那麼短的時間就考上,是因為我的英文和國文程度夠,故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過程中,我不需要準備這兩科(只寫了這兩科的題目),而將時間專攻其他三科之中的兩科(剩下一科只能策略性放棄); 我認識少數幾位短期就將大型考試考好者,都是因為他們短期衝刺前的程度就相當好,但我卻遇到更多程度還不夠的學生/社會人士,似乎都聽信那些未經分析成功因素的短期衝刺成功案例,將考試設為短期衝刺而倍感壓力、既無法達到目標、也無法真正的學習,我對此特別有感觸,每每苦口婆心勸誡學生,也已經寫了很多篇關於短期衝刺的缺點和問題(目前還未寫完整故還未刊登),希望能夠不要將考試只視為考試,而要將重點放在長期學習,長期學自然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所謂的考試技巧,也就自然而然能將考試考得好。
(文長約4652字) 這篇以分析艾莉絲的成功,作為長期累積之重要性的例證之一,但不是因為艾莉絲創業成功,讓我拒絕短期衝刺教學,因為我開始實行不教短期衝刺教學時是2015年~那時艾莉絲還沒有創業。
拒絕短期衝刺的原因很多,在<<邱老師教學成績進步很多的案例 以及 我不強調學生成績反倒獲得的收穫>>這篇中,我主要是在回顧自身教學的成長,也提到最主要的拒絕短期衝刺的原因之一是 “拒絕成為家長的劊子手、不想壓迫學生、也讓自己發展更多能力才能成長”,
其實拒絕短期衝刺的原因遠不只如此,而這篇會提到的是:
“長期累積是所有長期都能正確的觀念,不要養成學生短期衝刺的壞習慣,免得他們不斷複製短期衝刺的做法,犧牲健康、甚至到過勞死的地步。”
關於長期累積的重要性,清大彭明輝教授已經在他的書<<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中說得很清楚:
- 這篇是網路上流傳的有名內文之一(從彭明輝教授本人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3186.html
- 真心推薦,不是業配,訂購此書(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4297?gclid=CjwKCAiAv_KMBhAzEiwAs-rX1Gigop2GrwbXAmBvLvtDVdULI_T9jn6PbZuNVA0nxjgu2w1WcTx6LhoC7-8QAvD_BwE
下圖是我多年前買的這本彭教授的書,所以書的封面還是上一個版本(因為常介紹給學生這本書的內容,所以可以看到這本書有貼一些標籤)
【艾莉絲創業後不到一年就還清跟朋友借的一千萬!??】
艾莉絲創業這件事情,之前就知道了,但因當時沒時間深入了解,直到約11/9/2021打掃時,邊聽一些節目,聽到多個訪談艾莉絲的節目裡說:
我對這點覺得非常奇怪:
因為創業一般都需要三到五年後(也差不多等於一萬小時精通定理),才能攤平成本、開始賺錢…… 為什麼艾莉絲能那麼快?
所以,我更進一步去找艾莉絲創業的資料後發現:
果然還是符合一萬小時定理啊! 艾莉絲早在這次創業前,至少累積了20多年的企業管理所需的許多經驗, 請看以下綠色字體,為從此報導內文中節錄摘錄: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VLm0Mg
“很多30歲女生都有自己的創業夢,而艾莉絲創業是內心種子的萌芽,她想起小時候曾陪父親在百貨公司花車賣皮件,當時的她已經閃過「也許長大後,我會讓你有(進櫃)」的心願,而現在她將當年埋下的種子實踐了。
在當藝人前,艾莉絲曾在許多大型拍賣、電商公司任職過,也在前夫媽媽的保養品事業中,學到進出口、報關、零售客服等細節,這些點滴醞釀成事業養分。這也讓艾莉絲創業後不到1年已經還清了當時1,000萬的貸款,到現在品牌邁入第5年,也獲得不錯成績且持續成長中。「我會很鼓勵身邊女性,先去做就對了」。”
【分析:其實艾莉絲創業成功是從他22歲前就開始累積的,不是短期的成果】
很多文章等等都沒有將前因後果討論清楚,如果我是記者,我會在報導中更顯眼的強調: “艾莉絲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是因在正式創業前,早已累積了二十幾年跟他創業相關的經歷”。
從艾莉絲的經驗可以看到:
- 最早可追溯至他小時候就從跟家人工作的經驗中,耳濡目染;
- 根據上述報導 “艾莉絲在當藝人前,便曾從事電商、拍賣”, 而艾莉絲是於約22歲選拔成為Channel V的主持人(請見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8%8E%89%E7%B5%B2_(%E4%B8%BB%E6%8C%81%E4%BA%BA) )--- 那代表艾莉絲在電商、拍賣的經驗,是從22歲前就已開始;
- 根據上述兩項資料,艾莉絲曾在前夫母親的保養品公司工作中,培養了採購能力、進貨、倉儲、進出口貿易、客服等企業管理知識; 而艾莉絲和前夫的婚約是在2011-2015約四年間,就算並不是四年都在前夫母親的保養品公司工作,但也是累積了相關的保養品經驗。
- 學歷之一也跟商相關: 台北商專。
- 艾莉絲當了Channel V的主持人等等累積他的知名度、演藝圈人脈、廣告行銷能力等---這些都有助於艾莉絲在創業時,比一般人創業,能更快速讓更多人注意到他代理的品牌,也有助於一年內就還清跟朋友借的一千萬元。
- 艾莉絲說他將當藝人時期的經紀人等幾位工作人員,一起帶進他的創業品牌---他在這麼多年的跟經紀人等等的相處中,培養了人力資源管理能力。
- 女藝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接觸更多化妝品、保養品的事,在這些年的使用消費中,他也就累積很多消費者心得--- 了解大眾的需求、有助於他開發研發產品和客服等等;
- 艾莉絲累積的人脈: 艾莉絲在網頁上說: “四年前,我跟朋友借了將近千萬的資金,在半句法文都不會說的情況之下,一個人到歐洲開發產品和洽談代理,同時在台灣創立品牌建立公司” (摘自此網址內文https://www.ouiorganic.com/Article/Detail/48258?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fbclid=IwAR2DdS-q6ZE3tI1LAYlLlmr2_-QF_b2AGLFXTjDYsdGbe-geQ3cU6jkwk_4 )
總結以上,艾莉絲能一年內還清一千萬借款,算最少都累積了至少十五年:
- 若是從他小時候跟他家人去工作的經驗算起,算到他35歲失婚、創業,則他的保養品創業之路,至少在企業經營上學習累積了二十多年;
- 若是從他開始當藝人前在電商的工作算起,也至少是約十五年;
- 無論是累積了二十多年還是十五年,絕對都符合一萬小時精通定理,但是只有一萬小時嗎??? 真的要算的話,答案恐怕是: 何止一萬小時。
- 艾莉絲說是跟朋友借了將近千萬創業的,但芸芸眾生中,很多人被借幾萬就怕得躲得像躲鬼了,有多少人有可以借自己一千萬元的朋友? 他演藝工作多年雖沒有突出的代表作或大放異彩,但至少累積的工作態度讓艾莉絲可以跟朋友借到將近千萬吧(不過,我好奇不知道艾莉絲拿多少利息還朋友呢?)
【順道一提】
曾經在論壇看大家討論工作要選哪個領域比較好,有人說選擇娛樂演藝圈,原因是就算不能當上頂尖明星,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總也能比一般芸芸眾生過上好很多的生活。雖然要看情況而無法全面認同這說法,但若是能在各方面都用心經營,不要做壞事,不要被剝削、被騙、被利用,則這說法倒也不假:
看看我們周遭有多少人比檯面上很多的明星都好看、也很努力經營自己、甚至很多人條件都更好,但所選的行業,的確讓跟在不同領域的人的物質生活有所差距。
【小心報導沒說清楚的部分: 很多調查都顯示十個創業有九個不成功】
如果艾莉絲沒有長期累積這些經歷,那還能夠在一年內達到一樣的成就嗎?
這新聞中沒指明艾莉絲是指在什麼情況下,鼓勵創業是先去做就對了:
- 或許是採訪者在跟艾莉絲談的某種情況,那這種情況的確是可以先去做就對了,所以艾莉絲才這樣說;
- 又或者是艾莉絲自身相處的人中,有很多都是相當有經驗的,那鼓勵這些人先做並沒有錯,
- 雖然的確不需要百分百充足準備才創業,但一定程度的積累是一定要有的,否則就是要能夠有接受失敗衝擊的能力才行。
【一樣的是: 學校和榜單也都沒提表現優秀學生原本就有的實力程度】
每年新聞都會播報少數幾個只用幾個月才衝刺,就考上頂尖名校的學生,問題是: 這些新聞、學校、補習班等都沒有詳細分析這些短期衝刺成功的學生在衝刺前的實力程度,因而傳遞給不少人錯誤的觀念、讓人誤判、設下不符合準備目標的時間。
而短期衝刺失敗後的當事人可能又下了錯誤的結論,像: “人家短期衝刺可以成功,我卻不行,果然別人天生比較聰明”這種不正確的結論。
但如同上述分析艾莉絲是在創業前,早已長期積累總共至少十五年在保養品及企業經營上一樣,根本就不應該只聚焦在“他一年就還清一千萬元”,甚至連只看近五年的工作資歷都不夠,而要往更早年追溯;
同樣地,若要知道任何人的成就,例如幾個月就能衝刺成功的高三生,根本就不能只看衝刺的這幾個月用什麼方法、跟誰上課、有多努力等等,往前追溯至國一都不夠,而是要從他們還很小,家長就為孩子安排的所有課程、家庭活動安排(能學到什麼事情)等等,通通都納入考量。
這是我在長期一對一教學工作中看到的: 當我自己還是學生時,我真的以為某些人能看似那麼輕鬆、卻又常據第一是天資上的差距,而整個環境也引導我們這樣相信什麼那些人是天才、哪些人是後天努力型的 ; 當然不同人有不同的天賦,也的確有人就是比別人有更多某領域方面的天賦,但也有很多優秀的人都坦誠說自己有多努力。
【其實很多優異學生的家長安排出了優秀的教育戰略】
但等到我自己竟然也教了資優生、國際班班上數一數二的學生後,我才知道別人家是怎樣養小孩的,包括: 我也親眼見過三足歲多就開始上國小課程的孩子。
三足歲多哪!!! 那是比我們一般公立學校六足歲才上小一,整整早了三年開始學我國小一年級才學的國語,提前七年學我國小六年級才學的英文!
人家的家長在教育戰略上安排得好,用錢替他們的孩子買時間,讓時間多出整整三到七年,雙語國小讀得不錯的學生,才國小高年級就能有台灣普通高中生的程度;
因此,若這些小孩留在台灣要考台灣的大學聯考,他們在考前衝刺時根本就不需準備英文(因為他們國中就已經考到托福高分了),然後不知情的人,還真的以為他們是 “只有短期準備,然後短期就衝刺成功???”
而這些學生和家庭中,很多也樂於被冊封天才、天賦異稟等頭銜,而不會告訴他人其實自己和家庭比很多人更早就付出更多努力的教育戰略。
關於這點,其中一項強而有力的證據是"奧運選手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培養的",然而,這社會好似傾向於認可"在體育上從很四、五歲就開始培養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學術知識培養上,就認為"那麼小就開始讀書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孩子好可憐",但實際上兩者都同樣需要從小就有紀律的培養:
若將奧運選手從四、五歲就開始的辛苦訓練,跟學術領域上十多歲就頂尖優秀的人才從小所受的訓練相比,奧運選手在身體和心理素質上的訓練,絲毫不比學術上的輕,那為什麼我們能接受那麼小的小孩在那裡摔、壓筋到哭,但卻會覺得孩子坐好來專心學習叫作沒童年? 想要人生越早就能成為各領域頂尖的優秀人才者,就需要越小就開始被如同奧運選手般的培養(當然是指安排合宜之各種訓練,而非剝奪孩子所有時間,這點有賴家庭和專業人員掌控,也有許多研究文獻探討,例如請見柯麗卿女士撰<<資優兒童家庭教養特質之研究>>)------ 這些是我教學十多年領會到的事情之一,但這是另一篇話題,需要另寫一篇詳述。
【人會不斷複製自身成功的經驗: 短期衝刺若成功,就會繼續在各種事情上複製短期衝刺,那要是短期衝刺累積到猝死怎麼辦?】
為什麼艾莉絲去到法國,會注意到保養品、以保養品開始創業? 雖然艾莉絲說是因自己女兒敏感性肌膚,但我覺得這理由不足以涵括,畢竟:
一來入行保養品不是沒有門檻、應該沒那麼容易;
二來人是習慣的動物,人到異地會想到要如何謀生? 一定是先想到自己最熟悉、最習慣、最拿手的事情;
三來,很多人都肌膚敏感,但也沒因此想要自創或引進產品啊~ (相信很多人如果自己小孩皮膚有狀況,應該是會帶去給醫生看吧)
果不其然,我查了資料後發現:
- 他過往曾從日本引入商品進台灣賣---這跟因為女兒敏感性肌膚去找合適的產品、因而發現好產品,故將產品引進台灣賣的經驗一樣。
- 艾莉絲曾在他前夫母親的保養品公司工作過--- 這對於了解保養品的成分、產品出產地等等都有幫助,這或許也可解釋一些他會做保養品產業的原因。
- 上述曾說過的她這二十多年累積的經歷,都有助於他會往這方面去想並創業。
總之,人的思維有慣性、會持續注意自己注意的事情,也會繼續複製成功的模式(聯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劈腿的男人,送給不同女人的禮物、甚至說的話都一模一樣的原因之一吧~)
上次如何成功,這次就會沿用,請仔細回顧:
我們讀書、準備考試等的態度和模式、跟我們出社會後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態度,是否很多都很相似? ------(很多人其實不會特地回顧自身的學習經驗,這很可惜,如果我們能定期回顧,就會發現自己有多少盲點、有多少事情是重覆以前的做法。)
也因此,短期衝刺的學生如果成功、嚐到甜頭(食髓知味?),未來就會對很多事情採取一樣的做法: 短期衝刺。
很多人短期衝刺考完,成績到哪就到哪,也不會去檢討自身的很多因素、也不會想要去改善,但人長大,想要的東西卻不知從何時開始,越變越多~ 只是不同人想要的東西不盡相同而已。
想要的東西多了,有些人也用能儘快得到這些東西的方式得到,不知不覺就走歪了,也犧牲了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偏偏人生中又有很多事情都能用短期衝刺的方式來對待,那也就用把短期衝刺成功的經驗應用在很多方面上,最明顯的就是工作:
工作專案一件接一件的來,可以短期衝刺的就短期衝刺,結果忽略了健康和均衡生活,那過勞死怎麼辦?
是我們的思維模式,導致我們的行為,如果在學生時代考試的過程中,能認知到自己在各種情況下學習和工作的極限,而學到如何不斷調整生活步伐、維持長期健康和均衡,如此長期積累的成就,又怎是短期衝刺比得過的呢?
【總結: 維持長期的勞逸結合,就是人生中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拒絕短期衝刺對師生雙方都是好事】
- 學生若短期衝刺成功的話,其實是種不幸,會反而害到學生,這些學生在未來人生中,一遇到考試、工作、甚至其他方面,就會想用同樣的方式、短期衝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好,結果導致犧牲很多重要的人事物,包括自己的健康;
- 學生短期衝刺失敗是好事,若這些學生體悟短期衝刺是無用的,因此改進,則反而會在長期中得到更多;
- 我總是不斷跟學生強調 “長期學習和累積”:我教導學生的是每天都要讀書也每天都可以玩(玩的時間依個人不同情況而定),維持長期的勞逸結合,就是人生中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 不管以什麼角度分析,短期衝刺都沒有長期穩定學習來得好,拒絕短期衝刺對師生雙方長短期而言都是好事,是雙贏、也是同時為雙方著想。
----------謝謝您的蒞臨與閱讀---------- 此文約4652字
留言列表